很多很多人有口乾問題,但是要記得,口乾不等於有乾燥症。
我們所謂「乾燥症」指的是因為免疫問題造成腺體破壞而導致腺體功能不足。常見問題是侵犯唾液腺造成口水不足而引起口乾,或是侵犯淚腺造成淚水不足而引起眼乾。
然而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原因引起的口乾,是跟免疫系統無關的。但是不管是不是免疫系統相關的口乾問題,都可以治療。
哪些狀況可能會容易口乾呢?
目前研究上發現,口乾症狀好發在停經後的女性或是六十五歲以上的男女,但仍有約五分之一的口乾症狀是在18-34歲發生的。以人口比例來算,推估約有12%-30%的人曾經有口乾問題。
除了免疫系統造成的乾燥症以外,可能引起口乾症狀的病因還包括
- 缺乏維生素B
- 焦慮
- 憂鬱
- 思覺失調症
- 高血鈣症
- 甲狀腺亢進/低下
- 糖尿病
- 帕金森氏症
- 阿茲海默症
- 器官移植排斥
- 洗腎患者
-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 類肉瘤症
- 硬皮症
- 紅斑性狼瘡
- 唾液腺炎/唾液腺結石
- 頭頸部放射治療後患者
- 全口假牙患者
- 抽菸者
- 呼吸中止症候群
- 鼻腔結構異常造成張口呼吸
- 藥物副作用引起口乾
- 顏面神經受損
- 脫水
- 中暑

Shadow vector created by storyset – www.freepik.com
洋洋灑灑這麼多種可能原因,就表示當某個病人走進診間跟醫師說口乾問題時,醫師看到病人的幾秒鐘到幾分鐘內,已經排除了多種可能的問題,並且透過病史詢問來將可能的診斷限縮到3-5個以內,接著透過檢驗檢查與治療反應,來評估可能得病因。
很少有看一眼就知道一定是什麼病的,也許會猜對,但更多時候會猜錯。
慢性口乾的症狀有哪些?
長期口乾會造成
A:吃東西不好吞嚥,要配水/飲料才好吞
B:味覺改變,多半是覺得變苦、變鹹,也有人變得比較沒味道。
C:口臭
D:嘴唇裂開或破皮
E:舌頭或口腔黏膜有灼熱感
F:口腔黏膜乾燥、蒼白、破皮、失去光澤
G:口水變黏稠
H:舌裂

醫師問病患合適的問題可以知道病情的嚴重程度,看一眼口腔也可以知道目前口腔是否有長期乾燥的問題。專業醫師的問診與檢查是無法取代的評估方式,不是只有抽血檢驗或是安排檢查而已。
積極治療改善生活
還有很多很多有嚴重口乾問題的人「不知道」與「不理解」口乾症狀對身體與生活上長期的影響,甚至「不在意」或「不願意」接受可能改善症狀的治療。
坦白說在台灣關注口乾症狀的醫師少之又少,唸完醫學系都沒有任何一個章節在介紹口乾問題。但在免疫風濕門診卻經常看到為了口乾症狀而「吃不好」、「睡不好」,甚至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家庭無法和諧的患者。
如果再加上乾燥症的其他問題,包括眼乾、鼻子乾、皮膚乾、粘膜乾燥、關節痛、疲倦、腦霧以及其他器官的侵犯,可以想見乾燥症病友的痛苦指數。
雖然說口乾問題在目前的治療上仍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多沒辦法滿足病人需求的地方,但是尋求專業協助仍有可能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或至少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也是令人欣慰的。
封面圖片:Diagnosis photo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乾燥症患者容易得淋巴癌嗎?
。著絲粒抗體(centromere抗體CENP)是什麼意思啊?
。免疫系統疾病容易發生肺部纖維化嗎?肺纖維化會怎麼樣呢?
。免疫疾病患者測驗你這週的疲倦感有幾分?疲倦可以治療改善嗎?

對「口乾不等於乾燥症,還有很多原因造成口乾問題!」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