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或稱「硬皮症」,簡單來說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影響身體的纖維,造成纖維缺乏彈性,就像是曾經受傷的皮膚長了疤,失去原有的柔軟與彈性。這種免疫疾病可以造成身體內很多有彈性的器官組織變得沒有彈性,像是皮膚、口腔、喉嚨食道、胃腸道、肺臟、心臟、血管、關節、軟骨、肌腱韌帶、生殖器官,少數會影響到腎臟或神經。
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症的主要症狀表現
病人主要求診的症狀,也是最顯而易見的表現,是皮膚變硬,經常合併指節僵硬握不緊,以及指節遇冷會整節發白或發紫的表現(稱為雷諾氏現象)。

全身性硬化症最初通常從手指、手背或臉開始,初期會感覺皮膚癢、皮膚緊繃、有些水腫,慢慢地腫得發亮,接著越來越硬。皮膚開始硬化後,容易出現指節皮膚變粗,像是機械工或水電工的手,在食指和中指的偏拇指側感覺角質變厚,指尖可能出現小小的不容易癒合的傷口或小傷疤。


一部份病人的皮膚硬化從手指擴散到整隻手臂、頸、胸、腹、背、甚至全身皮膚。皮膚可以出現膚色變黑且混雜著不勻稱的白色斑點,也可以出現微血管變粗,像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出血點。

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症的內臟器官侵犯
也有病人跳過皮膚,或是合併進展到身體內部器官組織硬化,像是張口困難、吞東西卡在喉嚨、胃酸逆流、脹氣、胃口變差、偶爾便秘偶爾腹瀉。其他器官的影響還包含勃起功能障礙、性交疼痛、肺部纖維化或肺動脈高壓、胸悶、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呼吸喘或日常活動會喘。少數病人則影響到腎臟造成腎功能變差,也可以影響肌肉產生萎縮,或是引起神經病變。

由於這種硬化一開始是從皮膚表現,也被稱為硬皮症,然而有滿多病友會影響到內臟系統,所以稱之為全身性硬化症更為合適。
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症的人數與趨勢
西元2011年林口長庚郭長甫醫師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統計出西元2002至2007年間,台灣全身性硬化症的年平均發生率為每百萬人10.9人,盛行率約為每百萬人有56.3人,男比女約為1比4到1比5之間,女性居多。以兩千三百萬人口而言,台灣約有一千三百多人確診為全身性硬化症,每年可能新診斷出兩百五十人,但也同時可能有人死亡,總人數則是增加的趨勢。
你可能需要哪些檢查檢驗來確定診斷?
為了幫助診斷與評估病情,醫師可能會安排抽血檢查、指甲血管檢查,內臟方面則依病人症狀,可能安排胸部X光、吞嚥功能攝影、肺功能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肺部電腦斷層等等,少部分狀況需要皮膚切片以鑑別診斷。
由於全身性硬化症的案例數較少,相對於其他更常見的疾病來說,投入全身性硬化症研究的醫療團隊也偏少,以至於在治療上較難有突破性的進展。不過近期已經有生物製劑著眼於應用在全身性硬化症的治療上,未來可望有更多藥物可供選擇,病人的治療狀況也能改善。關於診斷與治療的細節,許醫師往後再撰文詳細介紹。
延伸閱讀:
。手指頭遇冷又紫又白?當心雷諾氏症
。什麼是抗核抗體(ANA抗體)
。抗核抗體ANA的報告是怎麼來的呢?
。口腔傷口一直不會好,也跟免疫相關?了解「反覆性口腔潰瘍症」

對「手指好硬,皮膚也緊繃,我是硬皮症嗎?還是全身性硬化症?」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