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報告正常沒發炎就沒事了嗎?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是偷偷的侵蝕你的關節。

抽血報告正常但是症狀還在

D小姐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不舒服的地方是她的右手肘,慢性關節疼痛與腫脹讓她的手肘長年都伸不直也沒辦法彎到底。其實除了右手肘之外,她的左手拇指的掌指關節(圖上的紅圈處)也時常會有點緊緊的,但是她不覺得會痛,所以她不以為意,也很少跟醫生提起。

D小姐有多處關節炎症狀已經有兩年了,自去年十月來到埔里分院由許醫師確診後,開始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右手肘關節發炎腫痛的有改善八成,但是還是有兩成左右的疼痛,右手肘還是不能打直或是彎到底,天氣變化時還是特別有痛感。

剛確診時D小姐的檢驗報告中ESR與CRP分別是65跟5.7,比起ESR的參考值20以下與CRP的參考值0.5以下高很多。治療兩個月後ESR跟CRP下降到15跟1.83,五個月後ESR跟CRP都回到正常範圍,分別是7與0.16。之後每三個月的追蹤數值都在正常範圍,ESR分別是3、4、10,CRP分別是0.15、0.18、0.18,也就是一年內四次的追蹤ESR或CRP都是正常範圍。

Doctor hand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數值正常但是關節被吃一個洞了

雖然報告正常,D小姐的症狀仍不算有完全消除,不過她已經覺得好很多了。於是她開始覺得藥好像不用吃那麼多,每天吃的藥會隔天吃,覺得自己比較好的時候也自己把藥停掉。

然而就在每年的X光追蹤的時候,看出她的關節已經有侵蝕病變的問題。

拿2022年的X光與2021年相比,特別是在左手拇指的掌指關節出現新的黑孔,那是關節被吃掉的痕跡。右手的手肘也因為關節侵蝕變得關節面較為狹窄與模糊。

許醫師在身體檢查上也可以摸得出D小姐的右手肘與左手拇指的掌指關節都有腫脹的情況,她也感覺到左手拇指的掌指關節有壓痛感,儘管她平常都只關注那個打不直的右手肘。

跟2021年相比,2022的X光在左手拇指掌指關節處出現新的關節侵蝕與關節狹窄。
從側面看更明顯看出,在2022年的左手拇指掌指關節上有新的骨頭凹洞,是關節被侵蝕的證據。
右手肘也在一年間出先新的侵蝕病變,手肘關節面變得較為狹窄且模糊。

關節腫痛就是可能會侵蝕關節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友來說,有關節腫痛問題都要考慮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就算是不影響生活,就算是習慣了有點腫痛的感覺,都不建議在沒有跟醫師討論的情況下自己更改藥物劑量或停藥。

很多病友誤以為關節不會痛,可以過生活,這樣就是控制很好了,甚至誤以為抽血報告都是正常數值沒有紅字,就是病情穩定而忽略關節還是有腫痛的事實。也有病友不太敢跟醫師反應病況,擔心又被加藥或又要面對病情惡化的事實。

那些即使是一點點腫痛的關節都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的證明,醫師會需要加強藥物的劑量是為了讓病友的關節不要默默地被破壞掉。所以許醫師鼓勵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要主動跟醫師告知自己關節腫痛的部位,即使只有卡卡的不會痛,也可能是滑膜發炎或是有輕微積水的表現,抽血報告不一定會反映出來,可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侵蝕骨頭的情況就在我們忽視症狀的時候越來越嚴重。

醫師實際看到病患且身體檢查比抽血報告來得重要多了,有症狀應該跟醫師反應。

Medical man photo created by ArtPhoto_studio – www.freepik.com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達標很重要

最佳目標是病人沒有關節腫也沒有關節痛,ESR與CRP都正常。對某些長年都有關節炎的病人來說這個目標不容易達到,那麼次等的目標是只有一個關節腫或只有一個關節痛,而且發炎指數CRP不能大於1 mg/dl。

任何一個腫起來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會慢性侵蝕骨頭,讓骨頭像蛀牙一樣崩壞。許醫師要提醒所有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要把有腫痛的關節當作日常,以為稍微有點腫或有點痛是這個疾病本來就這樣子。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有狀況要跟醫師反應,對治療有想法要跟醫師討論,相信專業的評估,才有最佳的治療效果喔。

封面圖片:Image by Lifestylememory on Freepik

延伸閱讀:

驗出CCP抗體等於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運動嗎?做什麼運動才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天可以停藥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第一線首選治療藥物,歐洲風濕科醫師們首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