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結果會不會更好呢?
答案是「絕對會更好喔!」
許醫師與大家分享奧地利維也納大學Josef S. Smolen教授與他們團隊在2004年發表在英國Rheumatology(風濕病醫學期刊)的研究,研究結論清楚地展示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黃金期,以及早期使用免疫調節藥物的好處。如果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應該儘早求診免疫風濕科,拖延對自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喔!症狀包括:
- 雙側多發性關節腫痛
- 晨間手指關節僵硬
- 握手的時候,捏虎口與手掌的關節會痛
以上任何一個症狀,都應該找免疫風濕科醫師諮詢是否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

早點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成效最好
Smolen教授與團隊醫師在門診納入20位症狀發作到看診時間不到3個月的患者,隨後經醫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這20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初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組。他們確診後很快地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包括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MTX)、撒樂(sulfasalazine)、必賴克廔/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等免疫調節藥物。
另外有20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症狀到看診之間間隔約9個月到3.5年,之前從未使用過免疫調節藥物,歸類為後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組。病患經診斷後也很快地使用免疫調節藥物,與初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組一樣。
兩組人每12個月需要評估一次雙手與雙足X光,並定期追蹤疾病活性。
初期組或後期組的平均年齡約54歲,女性居多,約4成為RF類風濕因子抗體陽性,所以6成是沒有RF抗體的。在研究一開始還沒用藥時,初期組中有25%的患者在X光下有關節侵蝕,後期組則有50%發現關節侵蝕。兩組人約6成合併使用類固醇治療。
初期組治療前的關節侵蝕較少,且治療後改善的程度明顯比後期組來得好。
開始使用免疫調節藥物三個月後,初期組的疾病活性改善比後期組還多,疼痛改善也優於後期組,病人感覺到的改善也比後期組好,生活功能也進步比後期組多。這個效益持續到第一年、第二年、甚至第三年,都是初期組比後期組的治療效果還要好。不過兩組的發炎指數沒有明顯差異。
早期治療可減少關節侵蝕
至於關節侵蝕的部分,在開始免疫藥物治療後第12個月,也就是一年後的雙手X光評估中,初期組的侵蝕情況惡化的比例相較於後期組少,後期組的侵蝕情況遠比初期組來得差,直到第3年的X光評估後,初期組中確定有關節侵蝕的人數僅7人,而後期組在治療前就已經有10人發現關節侵蝕,到了第三年人數增加到15人。
治療後,初期組的關節侵蝕惡化比後期組來得慢很多。
症狀發生三個月內治療的效果傑出且至少持續三年
結論是從症狀開始算三個月內就開始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論在治療效果、疼痛控制、生活功能、疾病活性改善、甚至關節侵蝕的程度,都比拖到9個月以後的後期組患者好很多,而且效果可以持續三年仍然比後期組好。
這篇研究揭示了早期診斷並且早期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控制病情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有絕對的好處,而且從症狀到診斷治療在三個月內,可以讓治療效果明顯優於晚期治療。

Heart vector created by jcomp – www.freepik.com
有早期症狀儘早求診免疫風濕科醫師
要能確定病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並且早期介入積極治療,是免疫風濕科責無旁貸的任務。對病人而言,早點諮詢免疫風濕專科醫師的意見,一旦確診應儘早接受治療,治療的效果最好,且長遠的改善最多。因此許醫師建議有一開始提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症狀的人,應儘早尋求免疫風濕科醫師的幫助,或許您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如果您是,儘早接受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才能享有最好的長期治療紅利。
封面照片:Woman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天可以停藥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該吃什麼好?
。憂鬱症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生物製劑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治療黃金期嗎?如果我早點看到風濕科醫師早點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會不會比較好?」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