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背痛困擾的人很多,不管是因為運動或姿勢引起,或者是因為工作負重,下背痛幾乎是人人都有可能會遇到的困擾。正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太多,發炎性的背痛也就經常受到忽視,誤以為是運動傷害或錯誤姿勢造成,而讓有發炎性背痛的患者延誤了診斷,也耽誤了治療。
什麼發炎性背痛,跟一般背痛有什麼差別?
發炎性背痛是脊椎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的典型症狀,特徵包括:
- 晨間僵硬,早上起床的時候最不舒服,背部僵硬。
- 運動或活動後緩解,休息反而沒幫助。
- 晚上睡覺的時候背痛或是剛睡醒會背痛。
- 疼痛是慢慢發作,而不是突然劇痛。
- 兩側臀部交替出現疼痛,有時候痛左邊,有時候痛右邊。
如果醫師沒有謹慎地詢問病史,病人又沒有將疼痛問題表達得很好,發炎性背痛經常被忽視。畢竟多數的背部疼痛都不是發炎性的,而是背部肌肉的肌肉或筋膜因爲過度拉扯或者是長時間固定位置造成的物理性傷害。僵直性脊椎炎或是脊椎關節炎患者所呈現的下背痛,僅佔所有背痛原因的百分之五,這也是僵直性脊椎炎從發病到確診通常需要經過五年以上的主要原因之一。
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發炎性背痛,卻僅佔背痛表現的5%,容易被醫師誤判。

Hand photo created by prostooleh – www.freepik.com
想要更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可參考轉介條件
在西元2007年,當時歐洲國家診斷出僵直性脊椎炎時,通常病人已經有5到10年的背痛症狀,這通常表示病人的關節有明顯沾黏且出現難以恢復的關節傷害。為了可以讓醫師們提早發現僵直性脊椎炎或脊椎關節炎的患者,早期診斷且早期治療,德國的風濕科醫師提出了一個初期轉診的辦法,並且將這個辦法推行到骨科醫師與家庭醫師,讓他們發現疑似患者就轉診到風濕科治療。直至今日,這個轉診辦法仍然十分有效,而且值得民眾參考,當發現以下狀況時,應當尋求風濕科醫師診治。
轉介風濕科的條件為:
一、同時符合下列A和B兩者:
A:慢性下背痛超過三個月。
B:開始出現背痛的時間小於45歲。
二、合併出現以下CDE三種情況的任何一中均需轉診:
C:發炎性背痛(如前面所描述的症狀)。
D:HLA-B27基因陽性(抽血檢驗出帶有HLA-B27基因)。
E:影像證實有髂薦關節炎(透過X光、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
透過這個A加B再加上CDE任和一種以上的方法,轉診給風濕科醫師的患者中,約45%的病人確診為脊椎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
在45歲前發作,且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就應該要有警覺。症狀符合發炎性背痛時,應尋求風濕科醫師診治。
德國的研究團隊透過簡單的條件,可以非常有效率地過濾大多數物理性傷害引起的背痛,並且找到需要長期治療控制病情的脊椎關節炎患者。這對醫師來說非常方便且對病人幫助很大。

Paper photo created by jcomp – www.freepik.com
早點看風濕科,就愈早期診斷
丹麥的醫療團隊便是利用這樣的轉診方針,長期執行下來,在西元2013年於歐洲抗風濕病聯盟的醫學雜誌上發表他們碩大的成果。在西元2000年,平均診斷一位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需要五年半的時間,藉由這樣的轉診方針與醫師們在診斷上和轉制度上的進步與努力,到了西元2011年,在丹麥平均診斷一位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的時間,已經從五年半變成十個月。
很多病友會說,當年要是我早點知道就好了,特別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經常在骨科、中醫、推拿、復健治療中遊走,卻從來沒想過原來背痛應該找免疫風濕科醫師看。於是長期背痛拖了五六年,站不挺、躺不平,才找到了免疫風濕科。如果您或您的親友長期背痛超過三個月以上,且第一次發作的時間小於45歲,就應當考慮尋求免疫風濕科醫師診治,若是符合發炎性背痛的表現,那麼會有脊椎關節炎或僵直性脊椎炎的機率可能有一半喔!
封面照片:House photo created by gpointstudio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脊椎關節炎不一樣,女性更容易被延誤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症狀與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的藥物治療(2020)
。快速認識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TNFi

對「背痛好久了,一直都沒有好,我該看免疫風濕科嗎?」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