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對食物過敏了嗎?怎麼判斷?

過敏免疫風濕科是三個有相關卻很不相同的專科,其中過敏專科的學問非常多,不是過敏專科的醫師往往容易誤判症狀或是誤判檢驗結果,以至於提供錯誤的衛教。在台灣專精於成人過敏專科的醫師比懂得風濕疾病的專科醫師來得更為稀少。台中榮總堪稱有中部地區最全面的過敏原檢驗,並且有最豐富的過敏專科訓練,經過中榮訓練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在成人過敏學上都有水準以上的專業基礎。

過敏症狀很複雜,需專業醫師判斷

首先,民眾因為吃了東西之後產生的症狀,會讓民眾聯想到「過敏」的,包含皮疹、癢疹、水腫、眼睛癢、流鼻水、舌頭麻、舌頭腫、咳嗽、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喉嚨緊、喉頭腫痛、全身發燙、頭暈、心悸、胃痛、胸口灼熱、想吐、脹氣、嘔吐、腹瀉、昏厥、指端麻或痛等等五花八門的症狀,過敏科醫師必須從病史中得到很多細節,其中時序是建立診斷非常重要的關鍵,也要對該地區常見食物過敏原有認知,並且熟知當地的飲食文化與習慣,分析可能的過敏原與症狀的關聯性,還有鑑別診斷症狀是否為過敏症狀,與其他可能相似的症狀但並非真正過敏所引起的問題。這麼多細節的學問還僅止於診斷而已,過敏科醫師還須具有檢驗判讀與治療策略的專業。

食物過敏症狀複雜多元,需要專業過敏科醫師協助診斷與判讀檢驗結果。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與症狀

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包含甲殼類、蛋類、奶類、小麥、花生、水果類、堅果類、芝麻、大豆類、磺胺類、魚類等等,一個人可以同時有兩種以上的食物過敏,而每個人的過敏症狀不盡相同,輕微的症狀可能有眼睛癢、流鼻水、皮膚癢、或是癢疹,嚴重者會有呼吸困難、喉頭腫痛、乃至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昏厥、甚至休克的可能。在電影「寄生上流」中,豪宅管家對水蜜桃過敏,產生咳嗽與呼吸困難的症狀正是典型案例,每年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年輕學子因為堅果過敏誤食造成生命無法挽回的新聞案件

台灣常見的食物過敏原

食物過敏如發生緊急生命危害時,應立即送醫,並且使用腎上腺素注射來終止過敏反應。若曾經發生過敏性休克緊急送醫的事件,應當接受過敏專科醫師的診斷與專業建議,避開過敏原,並且隨身備有腎上腺素自我注射器,這種注射器內含急救藥物,可以在還來不及得到救援時自我施打以自救,可以挽回一命。若是症狀輕微,可依程度服用類固醇或是抗組織胺以緩解症狀避免過敏表現持續惡化。

食物過敏可能危害生命,隨身備有腎上腺素自我注射器,有機會挽回一命。

食物過敏不一定在吃食物的當下

少數人的食物過敏並非直接與食物相關,需要加上特定的誘發因素,像是有種過敏反應為「進食後活動引起的過敏性休克」,過敏反應發生在食用某特定過敏原,並且從事活動後,發生過敏以致休克的情況。所謂活動可以是運動,像是跑步、打球、游泳、登山等等,也可以僅僅是走路、爬上二樓、或者是小跑追垃圾車這種稱不上運動的活動,都可能誘發休克。活動與飲食的時間可以間隔至四個小時,所以常常很難把症狀與進食的時間串連在一起,對過敏專科醫師來說也是診斷上的一大挑戰。

吃完食物的症狀並非都是過敏反應

某些食物誘發的皮膚癢、皮膚疹、或是腸胃症狀,並非過敏反應,而是特定食物引發免疫系統容易有異常的活性,出現很類似食物過敏的症狀,所以常有人吃了油炸類的食物容易流鼻水或鼻塞,或是吃了起司會一直拉肚子或是腹部絞痛,也有因為吃了某些食物容易手指會癢或是身體癢,少數會出現因為吃某種食物引起類似皰疹的皮膚問題,這些不見得是食物過敏症狀,需要臨床經驗來鑑別。

一般會被認為是對食物過敏的症狀,不見得是真正的免疫系統引起的過敏反應。

過敏原檢驗的判讀都是學問啊

除了醫師詢問病史與根據症狀及醫學專業作出診斷之外,經常也需要在無法確定過敏原的時候,安排進一步檢驗,最常見的是用抽血來檢驗血液中過敏原反應。過敏原檢驗的判讀方法,並非驗出來有反應,就是有過敏。不論哪一種過敏的診斷,絕對不是依靠抽血檢驗過敏原就可以確診的,這件事情非常重要!過敏原的檢驗有專業的判讀方式,其中有許多眉角需要注意,包含偽陽性(也就是假的反應)、交叉反應(對某個過敏原有反應時也會產生另一個過敏原的假反應)、還有免疫系統異常產生的多重偽陽性等等,此外因為食物蛋白結構會因為加熱後變質,所以熟食與生食的食物過敏又有不同,有人對生蛋過敏卻不對熟蛋過敏,有人對生蝦過敏卻不對熟蝦過敏,反之亦若是,所以光是檢驗蛋過敏,就要考量許多判讀結果上的細節,屬於相當專業的範疇。除了抽血驗過敏原之外,皮膚測試也是一種檢查方法,可將所懷疑的食物與皮下組織反應,但是因為不如驗血來得方便,臨床上較少使用。

抽血檢驗過敏原並不是有陽性反應的就會過敏,陰性反應的就不會過敏,檢驗過敏原並不是看報告就等於確診,需要綜合病情與過去的經驗做專業判斷。

食物的做法複雜,過敏原可能就藏在你沒想到的地方

當食物過敏的來源難以確認時,過敏專科醫師可能會要求記錄飲食日記,更清楚提供醫師攝食的時間與品項,可以跟過敏症狀做更好的連結,進一步推測可能的過敏原。這其中又牽涉到食物的製作方式與品項,可能會讓人混淆或是沒有察覺。以蛋類過敏為例,部分糕點類食物會使用打發後的生蛋白製作,因為吃起來沒有蛋的味道也不像是蛋的形狀,而不知道含有蛋類製品在裡頭。吃火鍋的沾醬也可能會打顆生蛋進去,所以任何醬料都可能是多種食材的混搭。此外,與他人同桌吃飯,也有可能因為不同菜餚之間使用公筷母匙,而出現食材的混合。以上都是需要注意的細節,在不同種類的食物過敏需要考慮不同的面相,而且要了解個人與當地的飲食文化,才能抽絲剝繭找到可能誘發過敏的來源,也才能提供完整的衛教讓人得以避開致命的過敏原。

有時候會需要用皮膚測試來檢查過敏原。

Skin allergy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某些食物已經不是食物的原型,混合多種食材,容易讓人混淆或者輕忽,需要過敏專科醫師詳細問診。

曾經發生食物過敏的人,特別是出現全身性症狀,或是不能確定過敏原的情況,都應該尋求專業過敏科醫師的協助,畢竟沒有人想要再次經歷嚴重的過敏症狀,在不知道過敏原的狀況下,每頓飯都得吃得額外小心,這種從飲食而來的生活恐懼感並非其他人可以理解,在台灣的外食環境也很容易被忽略,若能透過縝密的問診,建立清楚的診斷,或是提供可行的治療辦法,能夠大幅改善生活品質,吃得安心。

延伸閱讀:

IgE、抗體與張子文教授
雞蛋好好吃,蛋是我過敏!
慢性蕁麻疹是過敏還是免疫異常?
蕁麻疹一直發,還有藥醫嗎?

許伯爵醫師

對「我是對食物過敏了嗎?怎麼判斷?」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