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少量喝酒嗎?

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能不能夠喝酒的問題,一直都有引起科學家的興趣,表示患者總是會有想要喝酒的需求,而且總有些不想放棄飲酒文化的人想了解問題的答案。

老鼠研究無法服眾

早在2007年就有科學家發現在老鼠的飲水中加點酒,會讓老鼠的關節炎症狀減緩,不過老鼠研究還無法讓大家認同。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相關的研究起源於2009年發表在風濕科第一名的歐洲抗風濕病聯盟醫學雜誌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的瑞典研究,發現跟對照組相比,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確診之前的飲酒量比較少。特別注意這篇研究指的是確診以前,這不禁引發大家的興趣,難道有喝酒的人比較不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想當然爾,這篇研究只是開發了大家更多的想法,但還不足以讓大家相信喝酒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保護力。

隔年,在英國Rheumatology期刊接著發表另一篇文章,英國團隊也發現在有飲酒的族群中,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例較不飲酒的族群來得低,而且在飲酒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比較低。這篇2010年的研究發表之後,可是有上過台灣自由時報的新聞,當時有醫師表示這篇研究的結論在臨床上沒有根據,並不鼓勵病患飲酒。

但人生苦短,難道不覺得偶爾喝上一杯很好嗎?

2013年瑞典的另一個團隊做了一項很有趣的研究,他們把問卷寄給了之前參加某個研究計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們,調查他們的飲酒習慣,總共回收了1238份患者的填答,發現有在喝酒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性患者,自評的疾病活性程度較低,且自評生活品質較佳。但是在男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則沒有看出這個差異。

然而,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並不能讓醫師們與科學界買單,回憶過去的飲酒習慣總是不夠有說服力,不過這些過往的研究結果已經勾起了許多人的興趣,隔一年美國哈佛大學團隊發表了更有說服力的研究結果。

Birthday vector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2014年發表於Arthritis & Rheumatism的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利用1976年就開始進行的美國女性護理人員健康研究計畫(Nurses’ Health Study, NHS)與1989年啟動的NHS II計畫,每四年透過問卷調查女性護理人員的飲酒習慣,兩個計畫個別從1980年到2008年與1989年到2009年,各收集了約1900萬份與1780萬份的問卷,發現每天飲酒量介於5到10克間的女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最低。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是針對還沒有被確診的女性護理人員做飲酒習慣調查,比較不同的飲酒習慣間,未來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例,進而發現每日少量飲酒的女性發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比例最低。這樣的研究方法稱之為「前瞻性」研究,證據力比前面的幾篇更高。這篇研究成果得利於幾十年前就開始的健康研究計畫,而且收集到的問卷數量可觀,參與計劃的受試者合計約24萬名女性,很難再有比這篇更有說服力的研究了。

即使有這麼大規模的研究結果,要讓醫師開口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說可以適量飲酒,甚至說每天喝5-10克酒精的女性比較不會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實在很難開口,各種關於酒精可能的負面影響以及與藥物的交互作用問題,仍讓醫師認為喝一杯還是得小心謹慎。

但科學證據擺在眼前,新時代女性的飲酒文化持續延燒,喝一杯不行嗎?

喝一杯不行嗎?不行,要半杯!

2017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團隊研究使用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MTX)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有飲酒習慣的話,喝多少才不至於造成肝功能異常。答案是每週飲酒量140毫升純酒精以下,肝臟發炎的風險與不喝酒的人無異,而每週飲酒量超過210毫升純酒精的話,就明顯增加肝臟發炎的風險。140毫升純酒精的概念,大約是1200毫升的12%紅酒,所以每天約170毫升以下,大概也就是不能超過每天半杯紅酒杯的意思。特別要注意是每天不超過半杯,千萬不能星期一到六沒喝,星期天喝三杯半喔,這樣對健康是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有害的。昨天沒有喝的今天不能累計,每天最多不超過半杯12%的紅酒。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如果喝酒,不能超過每天半杯(12%,170毫升)紅酒杯,今天沒喝明天不能累加。

上述這麼多的臨床研究結果,該怎麼解釋呢?難道酒精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什麼神奇的療效嗎?

一天最多就是圖上那杯的量,是一天喔不是一餐,不要再多了。

Food photo created by KamranAydinov – www.freepik.com

基礎科學研究建立了機轉,終於有了個好說法。

2020年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由德國團隊發表了新發現,酒精(乙醇)可以抑制免疫濾泡型幫手T細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的反應,進而減少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關節炎。

簡單來說,這種T細胞跟B細胞連結之後,他們之間會互相交流訊息。B細胞是負責製造抗體的細胞,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身上驗到的類風濕因子抗體或CCP抗體,或是ANA抗體等等,都是B細胞負責製造的。一部份的B細胞需要跟T細胞連結,接收到T細胞的訊號之後,B細胞才會製造抗體。

德國科學家透過老鼠研究,使用藥物誘發老鼠產生關節炎,同時在飲用水中加入酒精,發現喝酒的老鼠比較不容易被藥物誘發出關節炎,而且症狀也比較輕微,意即可能有預防與減緩症狀之效果。

喝酒的老鼠血中的抗體產量也比較少,看來是有影響到B細胞的功能。但是如果是將可以誘發關節炎的抗體打到老鼠身上,那麼喝酒的老鼠就沒有保護力了,表示酒精可能是阻止了抗體生成,而一旦抗體生成後的事情,酒精就無法阻止了。

透過分析血液中的細胞激素,研究團隊發現受到較多影響的是濾泡型幫手T細胞,以及減少其分泌的IL-21的細胞激素。藉由干擾T細胞的功能以及降低IL-21的濃度,會進一步讓T細胞無法有效率跟B細胞連結,他們無法交流訊息,就讓B細胞製造抗體的能力變差了。研究團隊試著將IL-21打到喝酒的老鼠體內,發現打了IL-21會讓酒精的保護力消失,也就發現IL-21是一個關鍵的細胞激素。(很感激許多老鼠犧牲小我貢獻人類)

或許乙酸比乙醇更有效?

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在體內作用的不只是酒精(乙醇)的效果,或許酒精在體內的代謝物醋酸(乙酸,acetate)的免疫調節力或說保護效能更強。

這倒讓許醫師想到一件事,亞洲人會比較容易喝酒起疹子或是皮膚發紅的原因,是因為酒精要先代謝成乙醛(acetaldehyde),再透過酵素代謝成乙酸,而亞洲人有較高的比例缺乏代謝成乙酸的酵素。這麼說來,飲酒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保護效果會不會在亞洲人,特別是會起酒疹的人,效果比較差呢?

封面照片:People photo created by marymarkevich – www.freepik.com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喝酒不開車。」「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治療黃金期嗎?如果我早點看到風濕科醫師早點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會不會比較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天可以停藥嗎?
憂鬱症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嗎?
類固醇副作用大,醫生為什麼還在用它?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少量喝酒嗎?」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