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疾病的病友經常遇到貧血問題,可能的原因很多,暫時不討論因地中海型貧血、腎功能不全、造血功能不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出血、週期性失血、或是因免疫系統造成溶血性貧血等諸多原因,本文特別聚焦在其中一項常見問題:缺鐵性貧血。
紅血球帶有血紅素,血紅素重要的原料之一是鐵,這也就是血會帶有鐵鏽味的原因。缺乏鐵質,血紅素不足,紅血球不健康,便造成貧血。
免疫疾病患者容易合併缺鐵性貧血
免疫疾病患者處於長期慢性發炎狀態時,本來就容易貧血。慢性發炎會減少血紅素的生產,並抑制紅血球的產量,即使沒有缺鐵問題,免疫疾病患者本身就容易血紅素偏低。加上缺鐵問題的話,貧血狀況便會更加惡化了。
缺鐵不只貧血還有很多症狀
身體缺鐵也不只是有貧血問題,還可能伴隨許多其他症狀或表徵:
- 疲倦感
- 頭痛
- 口腔傷口/舌頭傷口
- 全身無力
- 活動會喘
- 下肢感覺異常
- 胃口改變喜好重鹹或冰品
- 指甲變湯匙狀
- 舌頭變平滑
- 口乾舌燥
- 舌頭疼痛
- 口角炎

正因為疲倦、全身無力、頭痛、口舌潰瘍都是免疫疾病患者常見的症狀,分辨是疾病本身造成,或是缺鐵引起的,會導致不同的診斷與治療,也因此在免疫疾病患者中找出有缺鐵問題的人相當重要。透過補充鐵質,或許能大幅改善病友的症狀。
專業免疫科醫師應有能力分辨慢性免疫問題造成貧血或缺鐵造成貧血,並補充病患所需之鐵質。
缺鐵性貧血與缺鐵如何檢驗?
以貧血而言,缺鐵所造成的貧血除了血紅素下降之外,典型的特色是紅血球會長得偏小。抽血檢驗項目中代表紅血球大小的叫做MCV(Mean Corpuscular Volume;平均紅血球體積),參考值為80到100,缺鐵性貧血典型為紅血球體積小於80。
紅血球長得小顆的原因可不只缺鐵,所以進一步的檢驗包括抽血看血液中的鐵、運鐵蛋白(Transferrin)、以及儲鐵蛋白(ferritin)的濃度。缺鐵性貧血的特色是血中鐵濃度低,儲鐵蛋白濃度也低,而運鐵蛋白的濃度偏高。
飲食補鐵緩不濟急又很難成功有效
缺鐵性貧血在免疫疾病患者其實很普遍,而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貧血問題與缺鐵有關,或誤以為缺鐵就多吃補帖食物就好,卻很少真的補得起來。

雖然飲食中長期缺鐵也是缺鐵性貧血的成因之一,但是透過飲食成功補充足量鐵質的情況卻相當困難。平均一天攝取兩千卡路里的飲食中,只含有10毫克的元素鐵,而一錠口服鐵劑的元素鐵含量為30-60毫克左右的元素鐵,治療缺鐵性貧血通常需要每天使用100到200毫克的元素鐵,所以單靠飲食的含量來補鐵很難有效。
兩千卡路里的飲食中,只含有10毫克的元素鐵,飲食補鐵緩不濟急。
由於鐵質豐富的食物來源即是含血量多的紅肉,或動物內臟以及貝類,相較之下素食者比肉食者容易有缺鐵問題,素食者可透過攝取堅果、深色豆類、深色蔬菜來獲得較多鐵質。不過對於已經出現缺鐵症狀的病友,飲食補鐵緩不濟急,建議補充鐵劑來改善健康才是務實之道。
針劑補鐵也是不錯的治療選項
除了口服鐵劑,靜脈針劑補鐵也是滿好的選擇。由於口服鐵劑可能因為有惱人的金屬鐵鏽味,或是部分病人產生噁心、嘔吐、腸胃不適、便秘等腸胃副作用,以至於難以服用口服鐵劑。此時針劑少有這些副作用,病人也不會被口服鐵劑造成的黑色大便嚇到。
缺鐵的問題比想像得常見,缺鐵的症狀也比印象中多元,透過簡單的補鐵,可望解決病人長期沒有改善的問題。特別是倦怠與口腔症狀,經常讓人難以跟缺鐵連結在一起,又誤以為在營養過剩的社會下缺鐵問題少見,因而忽略缺鐵可能造成的症狀與表徵。如果您有類似缺鐵的症狀,一直沒找到病因,不妨詢問醫師自己是否可能有缺鐵的問題,或許只要透過補充鐵質,一切問題都能輕鬆改善喔!
封面照片:Business photo created by yanalya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怎麼這麼累,乾燥症又疲又倦
。口腔傷口一直不會好,也跟免疫相關?了解「反覆性口腔潰瘍症」
。絲路之病,罕見的貝西氏症
。維生素D可以減緩紅斑性狼瘡的發炎嗎?

對「缺鐵性貧血與免疫疾病—缺鐵不只貧血,症狀比你知道的還要多!」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