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

許醫師曾經介紹過為什麼當今醫學界即使了解類固醇的諸多副作用仍經常使用類固醇,因為類固醇快速有效、便宜好用,而且無可取代

然而從西元1950年代醫療開始大量使用類固醇後,幾十年下來,已經發現長期使用類固醇有諸多副作用,所以醫師們仍不停地在各種不同類固醇可以治療的疾病中,尋找其他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類固醇的好處但是比類固醇安全性更高的藥物。然而在免疫系統疾病的治療中,目前仍沒有可以完勝類固醇的藥物,所以免疫風濕科醫師們致力於用最低的類固醇劑量,用其他可以部分替代類固醇療效的免疫調節藥物,讓病人使用最少的類固醇可以達到穩定控制病情的程度。

雖然我們知道類固醇有長期的副作用,然而目前仍沒有一種完美的藥物可以完全替代類固醇的好處。

萬一病人必須使用較高的類固醇劑量,用了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話,可能有哪些副作用呢?

一、皮膚變薄與瘀青

相信很多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友都會提到皮膚變薄與容易瘀青的副作用。研究統計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連續使用六個月以上的類固醇時,約有17%的病人出現容易瘀青的症狀。即使是長期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皮膚變薄的症狀也有可能會發生,但原則上劑量越低則發生副作用的機會越小。

二、月亮臉、水牛肩、水桶腰

類固醇會讓身體的脂肪重新分配,累積在臉頰、後頸以及腰部,這個現象與劑量有絕對關係。臨床經驗上每天使用5毫克以下的類固醇(prednisolone),發生脂肪重新分配的機率很低。

長期高劑量類固醇引起月亮臉、長痘痘與毛髮增生。

三、體重增加

很多人吃了類固醇變得胃口很好,很容易餓,所以吃更多高熱量的食物。關於為什麼類固醇會讓人胃口變好,許醫師也曾經撰文分享(類固醇為何讓人食慾大增、增肥加速?)。而體重增加的狀況有多普遍,也有科學研究:779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每天使用5毫可以上類固醇(prednisolone)達到六個月後,體重顯著增加的有22.4%,完全沒有吃類固醇的則有9.5%的人變胖,但是使用劑量小於5毫克的病人,體重增加的機率是8.7%,與沒吃類固醇的人沒有差異。基本上劑量越少,對體重影響越小,在每天一錠5毫克的類固醇(prednisolone)劑量而言,影響體重的機率不高。所以每天只吃一錠的病人如果吃了半年後變胖了,先別急著檢討類固醇,要先問問自己是否先調整作息、改變飲食、多多運動喔!

四、白內障與青光眼

口服類固醇所引起的白內障與老化引起的白內障稍有不同,眼科醫師可以透過檢查來簡單區分白內障是否為類固醇併發症。即使用量少,長期使用類固醇仍有風險,但是每天使用10毫克類固醇(prednisolone)達到一年以上者,併發白內障的機率會明顯上升。研究發現在平均每天使用類固醇(prednisolone)6毫克且使用期間平均為六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族群中,有使用類固醇的病友併發白內障的比例有15%,而沒有使用類固醇的則為4.5%。所以長期使用下發生白內障的風險是明顯上升的。

至於青光眼則較常因為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眼藥水而併發,口服類固醇的影響較小。需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的病友,應定期回眼科檢查,評估是否續用。

五、骨質疏鬆與缺血性骨壞死

骨質的代謝主要是成骨作用與蝕骨作用之間的平衡,成骨作用就是長骨頭,蝕骨作用就是吃骨頭,如果成骨作用變強,蝕骨作用變弱,則骨質增生,反之就骨質減少甚至骨質疏鬆。類固醇會抑制成骨作用,減少骨細胞再生,並且加強蝕骨作用,讓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讓病人容易發生骨折。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增加骨質疏鬆與骨折的機會,所以許醫師建議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友應該每天補充8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以及1200毫克的鈣,以避免骨質嚴重流失,並且應與醫師諮詢骨質健康相關資訊,如為骨鬆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做骨質密度檢查來了解自己的骨質健康。

骨質疏鬆容易骨折,長期使用類固醇者一定要關心骨質健康。
骨質疏鬆容易骨折,長期使用類固醇者一定要關心骨質健康。

Doctor photo created by pvproductions – www.freepik.com

六、腸胃道發炎、潰瘍或出血

在風濕疾病患者常需要同時使用類固醇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其中類固醇可以調節免疫功能達到抗發炎的目標,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則幫助病患緩解疼痛。然而同時合併兩種藥物的情況下,長期使用時病患出現腸胃道發炎、潰瘍或是出血的總體發生率,是比沒有用藥的人高的。如果用藥時出現胃部或肚子不舒服,應該跟主治的免疫風濕科醫師反應,並且調整藥物。

七、心血管疾病

西元2004年發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的研究,對比68,781位類固醇使用者與82,303位沒有使用類固醇的人,在使用類固醇的族群中,發生心肌梗塞、心絞痛、心衰竭住院、心血管狹窄需安裝心臟支架、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的風險,是沒有使用類固醇者的2.5倍,而這樣的風險與類固醇使用的時間長短有關。類固醇也會讓病患血壓上升,一般而言每天使用10毫克類固醇(prednisolone)時,對血壓的影響比較小。

八、高血糖

類固醇會讓血糖上升,但很少會導致糖尿病。有用類固醇的糖尿病患者,會讓血糖不好控制,但多半在停藥或是減藥之後,高血糖的現象也會減少。研究顯示每天使用小於10毫克的類固醇(prednisolone)時高血糖的相對風險是1.8倍,而每天大於30毫克者,風險提高到10.3倍,也就是說劑量高低與血糖的影響有絕對的關聯。

九、容易感染

類固醇身為一個免疫調節藥物,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反應,讓身體不好對抗病毒、細菌甚至黴菌的感染,所以用得越多用得越久,就越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感染症狀。多數人是輕微的感染,像是皮膚的黴菌感染,或是出現皰疹、帶狀皰疹,也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或是嚴重的肺炎與特殊病菌的感染。任何需要免疫調節藥物的病患,都應該注意感染的風險,在使用類固醇上,感染的風險與劑量和時間也有絕對的關係。

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時,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感染。
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時,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感染。

Water photo created by ededchechine – www.freepik.com

使用類固醇就像是使用一把鋒利的劍,小心使用,可以讓病痛迎刃而解,又避免傷了自己。

即使許醫師羅列了這麼多類固醇的副作用,許醫師自己仍然在臨床上有需要使用類固醇,因為類固醇的獨特性與療效仍然無法被其他藥物取代。就像是一把非常鋒利的劍,用得不好可能傷了自己,但是用得好可以讓病痛迎刃而解。

封面照片:People photo created by shurkin_son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類固醇副作用大,醫生為什麼還在用它?
類固醇為何讓人食慾大增、增肥加速?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天可以停藥嗎?
腸子發炎拉肚子,也可以是免疫疾病!


對「9種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