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B型肝炎的免疫疾病患者要吃抗病毒藥嗎?

使用免疫藥物時可能讓B肝病毒有機可乘

台灣是B型肝炎流行地區,在西元1984年以前出生的人,約有五分之一為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過去說肝病是台灣的國病,因為每五個人就有一人體內可能藏有B肝病毒。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台灣於西元1984年開始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B肝病毒帶原者比例已經逐年減少。儘管如此,中老年人的B肝病毒帶原者比例仍然很高,免疫風濕科醫師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時,因為藥物可能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讓B肝病毒有機可乘,該如何評估風險,何時應該用藥預防B肝炎病毒活化,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評估B型肝炎病毒活化的風險時,必須先瞭解B型肝炎如何篩檢。

B肝病毒如何篩檢?

B肝病毒有外膜,外膜的功能簡單說是可以接觸肝臟細胞後入侵它,入侵後的B肝病毒細胞,會脫掉外膜,把自己的基因送進去肝臟細胞的核心,操作並利用肝臟細胞幫病毒複製更多套基因,每套基因又可以利用肝臟細胞裡面的蛋白質,做出自己的核與外膜,最後殺掉肝臟細胞,而帶著外膜的B肝病毒們再感染下一個肝臟細胞。

B肝病毒感染簡圖

B肝病毒膜抗原

篩檢B肝病毒感染時,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抽血項目,一個是B肝病毒膜抗原(HBsAg),病毒膜抗原就是病毒膜上的一種蛋白,檢驗出這種蛋白就表示血液中有病毒膜存在,通常代表病人身體裡可能藏有B肝病毒。不過不是每個有HBsAg的病人都驗得到病毒量,因為B肝病毒會很狡猾地躲在肝細胞裡面不跑出來,血中就測不到病毒,但是有機會發現病毒膜蛋白的成分。

B肝病毒核抗體

另一個很重要的抽血項目,是B肝病毒核抗體(Anti-HBc)。當血液中驗得到我們的免疫系統生產出對抗B肝病毒核的抗體,通常表示身體曾經被B肝病毒感染過,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曾經認得這個病毒核,已經有跟B肝病毒打過仗的經驗,身體具備有可以攻擊B肝病毒核的抗體。有這種抗體雖然可以攻擊B肝病毒,但因為B肝病毒離開肝臟細胞到血液裡面的時候都穿著病毒膜,B肝病毒核抗體能夠阻止B肝病毒感染的效果不強,反而是有Anti-HBc卻沒有HBsAg時,有可能是B肝病毒曾經感染但是已經被清除殆盡,或者是B肝病毒躲在肝細胞中藏得非常好,正在等待時機成熟,才要開始進行病毒的復興大業。

了解B肝病毒的故事之後,簡單地說,血中有HBsAg的病人(HBsAg+)是最有可能體內有B肝病毒的,其次就是血中沒有HBsAg卻有Anti-HBc的病人(HBsAg-, Anti-HBc+)。

依照B肝病毒篩檢與用藥做風險評估

根據美國胃腸科學會(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以及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的建議,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在中度風險以上,應預防性給予B肝病毒藥物治療。如果是HBsAg-且Anti-HBc+的病人血中可測得HBV病毒量,一樣預防性給予B肝病毒藥物治療。

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在中度風險以上,應預防性給予B肝病毒藥物治療。

希望許醫師兩張淺顯易懂的圖表有讓您更清楚自己處於什麼風險,沒有列在表格上的藥物,可能研究上資料不夠或者證據不足,並不表示絕對安全,需不需要預防治療應考量個人條件有所調整,請徵詢您的免疫風濕科醫師喔。

需不需要預防治療應考量個人條件有所調整,請徵詢您的免疫風濕科醫師喔。

延伸閱讀:

快速認識JAK拮抗劑-JAKi
快速認識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TNFi
類固醇副作用大,醫生為什麼還在用它?
薑黃對免疫疾病有幫助嗎?

對「有B型肝炎的免疫疾病患者要吃抗病毒藥嗎?」的一則回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