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在過敏原中算是很常見的,所以身邊如果有認識的人對蛋過敏並不能算罕見,只不過台灣對於食物過敏的認識還是偏少,不小心吃到蛋造成過敏的機會很高,尤其蛋類製品很普遍,要完全避開也不容易。學會如何避開蛋類製品,以及過敏如何處理,是蛋過敏的病人最重要的課題。
過敏原特異性IgE就是檢驗雞蛋過敏的抽血項目之一
免疫系統所引起的急性嚴重過敏反應,最主要的機制是透過E型免疫球蛋白(IgE)辨認出過敏原(以蛋白質為主)後,所產生的一連串免疫反應。而在台中榮總與埔里分院抽血檢驗「過敏原特異性IgE」的方法,也就是測得病人血液中的過敏原特異性IgE。假如病人有雞蛋過敏,可能在血中測得可以辨認出某種雞蛋的蛋白質的IgE,檢驗值超過標準值時,可以輔助診斷雞蛋過敏。
蛋白比蛋黃容易引起過敏
雞蛋中的蛋白質成分很豐富,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蛋白質,其中「蛋白」或台語稱「卵清」的部分,有比較多容易讓人過敏的蛋白質,「蛋黃」或台語稱「卵仁」的部分,會過敏的機率比較低。所以大部分的人吃雞蛋會過敏時,抽血檢驗過敏原特異性IgE所得到的結果,多半是對蛋白過敏,少數是對蛋黃過敏。
因為要吃到雞蛋的機率實在太高了,大多數對雞蛋過敏的人都在小時候就發生過敏反應,透過小兒過敏科醫師診斷,從小就避開雞蛋製品。不過對成人而言,除了有雞蛋過敏的病人之外,大家身邊總有可能會有雞蛋過敏的人,也有可能自己的小孩或親人剛好就是雞蛋過敏的患者,了解雞蛋過敏的相關知識還是很重要的。
多數是對生的蛋過敏,除了吃會過敏,也可以是接觸過敏或是吸入過敏。
生雞蛋比熟雞蛋更容易過敏
雞蛋過敏者大多是對生的蛋過敏,過敏的形式除了吃到雞蛋之外,摸到打破的雞蛋白或雞蛋黃,甚至是吸入微小的雞蛋飛沫,也都可以引起過敏反應。像是廚師、糕點麵包師傅、甜點師傅、甚至小吃攤販到在家做菜,都可以接觸到雞蛋,出現皮膚接觸過敏或者是吸入造成氣喘。
有一部份人對完全煮熟的雞蛋是不會過敏的。
有趣的是,吃雞蛋過敏者,多半是吃到生蛋或半熟蛋會過敏,有一部份人吃完全高溫煮熟的雞蛋是不會過敏的,因為經過高溫後蛋白質的結構改變,跟原本蛋白質的樣子已經不同了,同樣是雞蛋,但是蛋白質的結構不同,就不會被過敏原特異性IgE所辨認,就沒有過敏反應了。不了解這個機轉的人,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有時候吃蛋沒過敏,有時候吃蛋又過敏,或是知道自己有雞蛋過敏,某次吃到雞蛋的時候又沒發作,而懷疑自己對雞蛋過敏的診斷。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開雞蛋製品。要學會閱讀標籤醒語,注意食物的製程與材料。
避開雞蛋製品是過敏者最重要的事情
對於雞蛋過敏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避開雞蛋製品。自2020年07月01日起,台灣衛福部發佈的「食物過敏原標示規定」生效,有11項成分強制標示過敏原醒語,蛋類也是其中一種,所以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詳細閱讀標籤,注意是否含有蛋類製品。沒有標示的東西就要特別注意,有些食物長得一點都不像蛋,可是卻有蛋在裡面,像是烘培食物會用到蛋,麵包類、蛋糕的奶油、糖霜都可能有蛋製品的成分,比方說提拉米斯中間就有生蛋,冰淇淋也含有蛋,麵條也有蛋,很多醬料中也含有但,像是沙拉醬、卡士達醬,還有很多人吃火鍋會用沙茶醬加蛋,許許多多「一看沒有蛋,一想是有蛋」的食物,對於雞蛋過敏者都是隱形的殺手,要格外小心。
延伸閱讀:

雞蛋過敏者不用過份擔心雞肉或流感疫苗
對雞蛋過敏者,對鴨蛋或鵝蛋可能也會過敏,但是只有很少數的人對其他的蛋類像是鴿子蛋、鵪鶉蛋過敏,至於雞肉則幾乎不會過敏,雞肉的蛋白質與雞蛋的蛋白質不同,所以對雞蛋過敏者基本上不用擔心吃雞肉過敏的問題。
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雞蛋過敏的人可不可以打流感疫苗,關於這個問題政府已經發布新聞,對於雞蛋過敏的人是可以打流感疫苗的,不需過度擔心。
雞蛋過敏者,雞肉幾乎不會過敏,可以施打流感疫苗。
腎上腺素自我注射器是重要的急救用品
萬一過敏發作時,如果僅止於皮膚過敏,或者是蕁麻疹,是嚴重程度使用抗組織胺 或加上類固醇可能會緩解症狀,但是若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像是呼吸困難、肚子絞痛、低血壓、昏厥等等,需要使用腎上腺素注射。曾有食物過敏性休克的病人,許醫師建議隨身備有腎上腺素自我注射器,緊急時自我施打,可以挽回一命。
建議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自我注射器,緊急時可以自我施打挽回一命。

延伸閱讀:
。不新鮮的海鮮就過敏,新鮮的不會?
。我是對食物過敏了嗎?
。慢性蕁麻疹是過敏還是免疫異常?
。蕁麻疹一直發,還有藥醫嗎?

對「雞蛋好好吃,蛋是我過敏!」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