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在擔任個管師的時候,某天下午坐在某家醫院風濕免疫科的候診室,等候來開診的醫師。有一位阿姨杵著雨傘,一拐一拐的步伐,勉強走到診間門前插卡報到後,拐著柺著走到候診室坐下,直到坐著她才鬆懈下來,接著嘆了一口氣。
好奇心驅使,我移位至阿姨旁邊的位置,跟她點了個頭:「阿姨,午安。」
她禮貌性的點個頭。我問:「阿姨,還好嗎?這麼趕著來看門診。」
「還可以啦!我怕趕不上,早上去社區當志工,來的太趕了,怕錯過時間。」
「阿姨,您好,我是個管師芳君,您是甚麼原因來看風濕免疫科門診啊?」
「在兩年前我的手指關節跟膝蓋關節就開始紅腫疼痛,有時候痛到沒辦法做廚房的事,像切菜、拿鍋碗瓢盆都很困難,心情很差,朋友來家裡看到我的情形,就幫我介紹一位中醫師,中醫師說我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要吃中藥調理,也有針灸,治療後我的關節紅腫雖然有比較好,但是疼痛時好時壞,就去找了骨科醫師看病,醫師說我的膝蓋關節退化太嚴重需要開刀換人工關節,手指的地方可以再觀察看看,跟我先生討論了之後,決定去開刀,開完之後疼痛有比較好點,但隔了2個月後,膝蓋又開始紅腫疼痛,手指關節越來越痛,甚至腫起來,透過一個朋友介紹,所以找到這個免疫風濕科醫師,醫師真的很好,還幫我申請了重大傷病。」
後來我跟阿姨聊開了,聊了很多她的生活與治療,從確診後經過三個月的藥物治療,她已經明顯改善很多,本來在廚房沒辦法切菜,現在比較可以做了,鍋碗瓢盆也拿得起來,不過膝蓋還是不太舒服就是了。
阿姨很慶幸後來自己找對了醫師看對了科,對自己一開始拖延了病情又挨了一刀有點後悔,所以她現在都在當志工,也推廣一些關節炎的知識,用自己的經驗跟其他人說,要儘早找到對的醫師治療。
許多病友包含民眾,都以為關節會痛就是看骨科,認為骨科負責所有關節疼痛問題,但是骨科醫師的專長其實是骨關節的手術,如果有超過一個關節會疼痛,特別是在雙手上,很常見是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關節痛,應該找風濕免疫科醫師診治。其實更簡單想,還沒有要開刀的關節炎,其實都是風濕免疫科醫師可以診治的症狀。
民眾如果有懷疑自己是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自己用以下三個方式自我檢視:
1.雙側多發性關節腫痛:
通常左手指腫痛,右手也有關節會痛,如果只有一個關節腫痛有可能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2.晨間僵硬:
早上起來時手指關節無法執行精細動作,如開關門:下床時膝關節無法彎曲。
3.握手的時候,捏虎口跟手掌的關節會痛。

Icons made by Freepik from www.flaticon.com
身為個管師,比起醫師一個診次看幾十個人,我們更有機會花更多時間跟每個病人好好聊聊,聊聊他們對疾病的看法,聊聊他們生病後的困難,也聊吃藥的問題,有時候也聊到病人自己的生活,病人也會跟我們說一些他們不敢或是比較不願意跟醫師說的話,或是他們很感謝醫師卻不好意思當面說的。時間久了,病人跟我們培養的感情,就像病人跟醫師培養的感情一樣,該回診的病人沒有來看診,我也常想病人是忘了呢,還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跟一個人接觸的越久,好像心裡某個部份也是惦記著。
這個阿姨覺得自己看錯了科拖延了治療的故事,我一直記得,我記得她的正向積極,又感覺她透露了對生命些許的無奈。
看過這麼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我很希望自己的服務能夠帶給他們更健康的生活,希望他們能了解定期追蹤治療的重要性,也期盼大家多了解免疫風濕疾病,早點發現問題,早點就醫。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生物製劑
。最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從手的關節炎開始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該吃什麼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治療黃金期嗎?如果我早點看到風濕科醫師早點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會不會比較好?

對「三個方法,讓您早期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