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痛我看不到也感覺不到
很多風濕疾病的病友都有疼痛問題,疼痛問題可以出現在身上任何一個地方,但是疼痛問題沒有經歷過的人是很難感同身受的。雖然風濕科醫師了解病患可能有疼痛問題,且疼痛也是很真實的,但是痛到什麼程度,痛到對生命生活的影響有多大,都需要病友表達出來,醫師才能盡量理解,才有對應的對策可以提供給病友。
越是能夠清楚描述自己症狀的人,越能夠帶領醫師進入精確的診斷,模稜兩可的症狀反而容易讓醫師抓不到重點。
許醫師近期最常見的問法是:
「你/妳覺得妳/你的疼痛問題有沒有需要使用藥物來止痛?」
有些人覺得需要,有的人覺得不需要,不管需要或不需要的理由是什麼,對許醫師來說這都反映了患者對疼痛以及治療的看法。

每個人的痛都不一樣
每個人對於疼痛的感知是不同的,有些人一點點痛就受不了,有些人痛到沒辦法講話也不願意說出來。所以症狀是很主觀的,主觀就是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因此醫師是沒辦法知道妳/你有多痛的,就算是問你/妳是0到10分痛,妳/你的5分痛跟醫師的5分痛也不見得一樣,只不過對於醫師普遍的共識來說,當病患說有3分以上的疼痛時,止痛是必要的處置。
三分以上的疼痛都應該要積極止痛。
以蕁麻疹來舉例,許醫師的病患中有位網路拍賣衣服的病友因為全身性的蕁麻疹來就醫,對她來說,雙手臂的紅疹是會影響她在鏡頭前的形象,甚至可能會影響業績,就算紅疹的區域只有一點點,都是很難接受的,最好是打一針後當天晚上就恢復正常。但是同樣的問題對一位獨居的阿姨而言,她想要的就是不癢就好,稍微紅紅的沒有關係,藥可不可以不要吃太重,一天吃兩顆就頭暈。
就算同樣是關節痛,每個患者的感受不同,需求也不同,這都是溝通的過程,跟你/妳的醫師清楚描述你/妳的感受跟需求,醫師就越能夠提供對應的方法。
許醫師也常跟病友說:「我不知道你有多痛,我看不到也感覺不到,我需要你/妳跟我說是怎樣的痛,我才能夠幫你/妳。」

你的痛你要清楚表達
練習能更清楚表達自己的疼痛有幾個面向:
- 疼痛的部位(位置很重要,非常重要。)
- 疼痛的頻率(一個禮拜痛幾次,一個禮拜有幾天會痛,每次痛會持續多久。)
- 疼痛的時間(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還是一年了。)
- 疼痛的型態(持續痛還、一陣一陣痛、還是反反覆覆疼痛。)
- 疼痛的特徵(刺痛、悶痛、絞痛、麻痛、灼熱痛、壓才痛、或是像什麼樣的痛感。)
- 疼痛的關聯(什麼時候或什麼狀態會比較痛,跟什麼會有關係,怎樣會惡化或減緩。)
- 疼痛的影響(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不能走路、不能上班、不能寫字、不能睡覺等等。)
- 疼痛的強度(是輕微痛還是超級無敵痛)
對醫師來說,越清楚的描述越好,越模糊就越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表達能力也是需要練習的,大家都曾經當過病人,病人也不是那麼好當,所以許醫師提出這些面向給病友們,不管是疼痛或其他不舒服的感覺,都可以嘗試從這幾個方向來描述給醫師知道,怕會忘記或進入診間後一片空白,就把感覺寫下來,寫在紙上或是手機裡,看診時給醫師看,都是有幫助的。
「我不知道,就是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對許醫師來說是一個容易讓醫師毫無頭緒的回答,講不出來的問題醫師也很難幫助你,所以病友們要多多練習表達,會讓看診的過程更順利喔。
延伸閱讀:
。相互信任的醫病關係,是病況改善的基礎。
。眼前需要治療的,是一顆受傷的心。
。免疫疾病病友們,吃藥吃到懷疑人生嗎?
。撰文寫誌,所為何事

太棒了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