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評估與診斷的時候,經常會抽血檢驗一個項目,稱為類風濕因子抗體(Rheumatoid Factor, RF),或有醫院以RA抗體表示,甚至有些醫師會稱之為類風濕指數,但是許醫師不怎麼喜歡類風濕「指數」這個說法,看下去就知道。
正常人會不會有類風濕因子抗體?
正常沒有症狀的人會不會驗出「類風濕因子抗體」?答案是「會」!比例大概是5%。
無症狀的人有類風濕因子抗體有關係嗎?
沒症狀的人就算驗出類風濕因子抗體RF,以後會不會變成真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2012年在BMJ雜誌上有篇丹麥團隊的研究,從1981-1983年間,發現有9712位丹麥白人,沒症狀但是血中有驗出RF抗體,追蹤他們的就醫紀錄,直到2010年8月,或是到病人過世。
其中總共多少人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呢?
183人。
9712人中最長經過28年的追蹤,總共183人被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
所以用類風濕因子抗體作為健檢項目來預測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沒有效益?答案是沒有。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重點是症狀!抽血檢驗只是輔助診斷!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重點是症狀!抽血檢驗只是輔助診斷!
如果您的健檢項目包括RF抗體,可以的話建議刪掉不用驗看會不會便宜一點。

Background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
- 慢性
- 多發性
- 發炎性
- 雙側性
- 破壞性
- 周邊關節炎(意思是不在脊椎上,但是頸椎第一與第二節的關節是特例)
診斷的重點在於症狀是否符合以上的特性。
類風濕因子抗體RF是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特有的表現?
不是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驗得到。 比方說:
還有非免疫疾病像是:
- B型肝炎病毒帶原或感染
- C型肝炎病毒感染
- 淋巴癌
- 其他慢性感染症
有這麼多的意思就是驗到類風濕因子抗體還有很多種可能,要說病人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得至少先有關節炎,而不是先有抗體。
沒有類風濕因子抗體RF就表示應該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嗎?
重要的是症狀!症狀!症狀!不是抗體。
給大家一個科學上關於「沒有」的概念。 沒有RF抗體,意思是抽血檢驗RF這個項目結果是在參考值內。如果參考值是<14,表示驗出來的結果是0、0.5、9、13.6等等比14小的數字,但不一定是驗不出來,不一定是0的意思。
再者,目前全世界做RF抗體檢驗是要驗IgM,一種M型的類風濕因子抗體。難道類風濕因子有很多型嗎? 正確,至少有A型、G型,但M型最最常見。 那麼會不會其實我是A型,但是M型驗不出出來?有可能。 醫生可以幫我驗嗎?不是每個醫院都有,但許醫師知道中榮可以驗。 所以沒有RF抗體,只是代表RF的M型抗體驗不到或驗起來小於參考值,有沒有A型或G型或其他型是不知道的。
類風濕因子RF抗體跟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嗎?
關聯性並不好。
我們目前在科學研究上已經知道的是,剛診斷時驗到RF抗體的比沒驗出抗體的人,更容易出現骨頭關節侵蝕。
但就疾病嚴重度而言,RF數值300的人,不見得比RF數值50的人嚴重,甚至可能病情比較輕微。RF陰性(驗不出來)的人,也不一定比RF陽性的人輕微,某些RF陰性的患者也很嚴重。RF從50上升到100不表示關節在RF數值100的時候一定比50的時候還要痛;反之,RF從100下降到50也不代表RF數值在50的時候症狀就一定有改善。實際上我們會遇RF抗體數值300的人沒什麼症狀,RF在20的人卻痛的要死。RF從100上升到200病人覺得沒事,而RF從200下降到100病人卻發作了。

Girl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z – www.freepik.com
所以說,以類風濕因子抗體RF的數字來反應疾病的活性,並不是一個好的指標!在評估疾病活性時,目前世界上風濕科醫師的共識也從來不計算RF的數值。
以類風濕因子抗體RF的數字來反應疾病的活性,並不是一個好的指標!
追蹤類風濕因子抗體RF數值高低的意義是什麼呢?
1990年發表在美國風濕痛醫學會雜誌Arthritis & Rheumatology 的研究發現在使用滅殺除癌錠(MTX)治療的RF抗體陽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RF抗體會明顯下降,但在對照組的RF抗體不會下降。而且RF的下降與好的治療反應呈現些微的相關性。
我們可以說RF抗體下降部分反應了B細胞產生不正常抗體的能力被削弱了,這能力可能是受到滅殺除癌錠(MTX)的療效抑制。所以RF抗體在滅殺除癌錠治療後開始下降,反應了滅殺除癌錠在B細胞上的效應。
不過在不是滅殺除癌錠的治療上,並沒有RF抗體下降與治療反應的必然關連。即使是在滅殺除癌錠的治療研究中,也僅僅是些微的關聯性。
許醫師自己在觀察類風濕因子抗體RF數值的高低,主要是觀察患者的RF抗體如果持續維持很高,可能預測未來出現關節侵蝕病變的風險較高,有機會降到參考值以下的病人,未來出現關節侵蝕病變的風險會低一點。
但是有時高有時低的類風濕因子抗體RF數值,不完全代表疾病有沒有受到控制,提醒病友不要將RF抗體的數字當成股票的價格,隨著高高低低的報告數據而有太多情緒起伏。更重要的是關心自己用藥後的腫痛有沒有改善,生活品質是否變好,用藥有沒有副作用,都比抽血報告來得重要很多喔!
關心自己的症狀變化與生活品質,比數值高高低低的變化,來得更重要很多喔!
封面照片:Hand photo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延伸閱讀:
抗核抗體ANA的報告是怎麼來的呢?
什麼是發炎指數ESR/CRP?
什麼是抗核抗體(ANA抗體)?
缺鐵性貧血與免疫疾病—缺鐵不只貧血,症狀比你知道的還要多!

非常感謝許醫師無私分享🙏,內容詳盡,受益良多👍🙏🙏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