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你說什麼抗核抗體陰性是什麼意思?」很多被懷疑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抽完血之後回診看報告就會問我這樣的問題,這也是許多免疫風濕疾病患者與臨床醫師所遇到的問題,撰此一文希望可以幫大家解惑。
抗體是正常免疫的一部份
首先「抗體」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細胞所產生的,正常功能的抗體可以攻擊那些侵入身體的病毒與細菌,幫助我們快速清除病毒與細菌。比如接受「流行性感冒」疫苗,正是在身上打入沒有毒性的病毒蛋白,這些外來的病毒蛋白被免疫細胞發現後,免疫細胞會產生「抗體」來清除這些外來的侵入者,並且產生對這種蛋白的記憶,未來再次遇到一樣的病毒蛋白時,會產生快速的免疫反應來清除病毒,如此一來就有保護力可以預防嚴重的病毒感染。同理應用於肺炎鏈球菌疫苗也一樣。
抗體是正常免疫系統的一部份
自體免疫疾病會產生不正常的抗體
正常的免疫系統是身體防衛病毒與細菌感染的機制,一旦免疫系統異常且出現攻擊或是排斥自己身體的組織或器官而產生症狀,稱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因為免疫系統非常複雜,這個系統出現問題的表現千奇百怪,症狀也可以從很輕微到嚴重致命,如何判斷免疫問題的相關症狀,以及如何確診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需要免疫風濕專科醫師的專業。
其中部分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以產生異常抗體為特色,可以在血液中驗出不正常的抗體。在眾多異常的抗體中,「抗核抗體」是相當常見的一類。「抗核抗體」意指「攻擊細胞核的抗體」,而人類身體的細胞大多數都有細胞核,也就是細胞中帶有基因的部分,細胞核除了有基因的成分之外,還有許多保護基因或者輔助基因的蛋白質成分,對於細胞核裡面任何成分有攻擊或破壞能力的抗體,在「抗核抗體」的檢驗中都可能可以驗出來,所以「抗核抗體」本身包含很多種不同功能的抗體,但這些抗體的目標都在細胞核上,所以統稱為「抗核抗體」。
自體免疫系統產生不正常的抗體,其中一類是「抗核抗體」
有異常抗體必須有相應的症狀才懷疑有免疫疾病
抗核抗體檢查為陽性,代表血液中有偵測得到的且具有一定數量的抗核抗體。血液中有抗核抗體並不代表病人會有症狀,也不代表病人有免疫系統疾病或是病人有可能會發生免疫系統疾病。研究顯示在無症狀的健康人中,約有一成的人血液檢驗抗核抗體為陽性,但是免疫風濕專科醫師診斷為「沒有免疫系統疾病」,所以有抗體不一定有疾病,必須要有符合病理機轉的對應症狀,這需要免疫風濕科醫師的專業判斷。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與生物製劑
。口乾、眼乾與免疫異常引起的乾燥症
。防曬?別懷疑,紅斑狼瘡一定要防曬!
有抗核抗體不代表有疾病,沒有抗核抗體也不代表沒有免疫疾病。症狀才是最重要的,不是抗核抗體。
抗核抗體ANA的高低不一定跟疾病嚴重程度相關
抗核抗體(ANA抗體)的報告通常以比例形式呈現,也就是以「1:160」、「1:80」等方式,數字為40的倍數,數字越大表示測得的抗體量越多。然而數字大小,或說抗體量多寡,不一定會跟疾病嚴重程度相關,也不一定跟治療反應相關,因為抗核抗體包含很多不同種的抗體,不同種的抗體所相關連的免疫疾病也不同,並非每個疾病的表現都跟抗體的數量有關係,這部分的細節正是免疫風濕專科醫師的專業。所以免疫疾病的治療目標以病人的症狀與發炎程度為標的,目前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治療建議以抗核抗體的數量作為治療目標。部分免疫風濕疾病的活性與抗體表現有關,但仍有多數免疫風濕疾病表現與抗體無關,抗體表現會是醫師選擇治療與調整藥物的參考項目之一,但通常不是治療目標。
異常抗體的數量高低不見得跟疾病嚴重度有關,也不一定是治療的目標。
延伸閱讀:
抗核抗體檢驗為陽性時,如果免疫風濕科醫師懷疑有免疫系統疾病,需進一步檢查時,通常需要分辨抗核抗體中究竟是哪一種抗體表現,因為不同的抗體表現會與不同的疾病 診斷有關,所以要血液檢驗分析各種可能的抗體,偶爾也會發生抗核抗體檢驗出現實驗誤差,或是抗核抗體檢驗陽性,但無法進一步分析出是哪一種抗體的情況。如何判讀實驗誤差以及如何判別無法分析的狀況,又是一門相當專業的問題,也是免疫風濕科醫師經常需要面對的狀況。
綜合以上,許醫師整理以下重點:
- 抗核抗體(ANA)檢驗陽性(有抗核抗體)不見得有免疫風濕疾病,也不一定需要治療,健康人也有可能出現抗核抗體陽性。
- 抗核抗體檢驗結果應由免疫風濕專科醫師判別是否有免疫風濕疾病的可能,需結合臨床症狀表現與病人風險評估。
- 抗核抗體的表現量常常不是治療目標,與免疫風濕疾病的嚴重程度也不見得相關。
- 抗核抗體陽性結果,如果經免疫風濕科醫師判斷有臨床意義,需進一步檢驗抗體種類以利鑑別診斷。

謝謝許醫師發表文章讓需要的朋友更加了解自己也不會擔心害怕,多了解自己病況計畫安排,謝謝您許醫師提醒。
讚讚
謝謝你的鼓勵,感激。也歡迎你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