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跟痛風其實是不同的病和不同的藥物治療。
尿酸和痛風常常被混為一談,仍有不少民眾或甚至醫療從業人員以為高尿酸就會造成痛風,痛風就是高尿酸引起的,其實正確的觀念是,高尿酸血症 〔所謂抽血檢驗發現血中尿酸數值偏高〕與痛風是不同的兩種病症,藥物治療也不相同。
血中尿酸值達7.0mg/dl以上就是尿酸偏高
痛風的原因確實是因為尿酸沉積在組織中並且引起發炎反應所產生的,常見的症狀是在關節上出現紅熱腫痛以致於關節一碰就痛,關節活動更痛的症狀,最常發生的位置是第一大腳趾。然而高尿酸血症的意思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偏高,依照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於 2016 年出版的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定義不分男女之成年人空腹血中尿酸值達 7.0 毫克每公勺以上〔不含 7.0〕即為高尿酸血症。
血中尿酸值 >7 mg/dl 即為高尿酸血症。
尿酸高不一定就會痛風,但是機率較大
根據高尿酸血症的定義,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必然一定會有尿酸沉積在組織中引起的發炎反應,研究也已經證實,絕大多數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終其一生 不一定會發生尿酸沉積引起的關節炎,也就是單純的尿酸高卻不曾有痛風發作,這類病人其實相當多,但多半不會就醫,偶而會因為健康檢查發現自己原來尿酸偏高,卻不曾有痛風病史。
相反地,有痛風病史的人多半合併血中尿酸值異常偏高,但是也有血中尿酸濃度小於 7.0 卻關節發炎的病人,經抽取關節液分析的確有尿酸結晶合併發炎的證據,所以確診痛風的病人中也有尿酸值落於正常範圍的患者。這類患者或許尿酸會於組織產生沉積的濃度比一般人還要低,又或許是過去曾經血中尿酸偏高而已經產生沉積,現在因為不明的原因血中尿酸不再偏高,但尿酸沉積已成事實並引起發炎。
血中尿酸高不一定就有痛風,
痛風也不見得血中尿酸一定高。
尿酸高用尿酸藥物,與治療痛風藥物不同
曾經發生痛風的患者若血中尿酸值高於 7.0 以上應接受「降尿酸藥物」治療,所謂的「降尿酸藥物」並不是 colchicine〔秋水仙素〕,而是 allopurinol 〔安樂普利諾錠〕、benzbromarone〔治風痛錠或優力康錠〕、或是 febuxostat〔福避痛錠〕,以上三種為常用之降尿酸藥物。痛風患者合併高尿酸血症時,有痛風石者應降到血中尿酸值達 5.0 以下,而無痛風石者應至少降到 6.0 以下。以運動合併飲食控制的方式雖然能減少血中尿酸值,但多半僅能下降 1.0 毫克每公勺,大多數人不靠藥物治療很難成功達到理想的治療目標。
尿酸高,要用「降尿酸」藥物,
關節痛,要用「止痛消炎」藥物,
兩種治療是不一樣的。
秋水仙素是抑制發炎的「痛風藥物」
那麼秋水仙素又是做什麼用的呢?秋水仙素的藥理在於抑制尿酸結晶引起的免疫系統發炎反應,對於痛風的抗發炎效果特別好。秋水仙素除了在急性疼痛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外,在慢性期合併降尿酸藥物可以預防痛風再次發作。風濕科醫師會考慮在病人能持續配合降尿酸藥物治療且血中尿酸值達到治療目標後,停止開立秋水仙素,因為血中尿酸值低於治療目標的痛風患者極少發作所以沒有預防的需要。除了秋水仙素之外,急性痛風發作時經常合併使用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或在病人有相關藥物過敏或其他藥物禁忌症時,以類固醇當作有效的消炎藥物,也可能考慮在患部局部注射類固醇達到快速止痛與消炎的效果。
綜合以上,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一定有痛風發作的經驗,痛風發作的患者也不見得血中尿酸值異常偏高,這是兩種不同的病症,即使常常被混為一談。臨床常用的降尿酸藥物為 allopurinol、benzbromarone、febuxostat,此類藥物的藥理在於降低血中尿酸值,並不能用於急性痛風發作時消炎止痛。治療痛風發作的藥物是秋水仙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口服或局部注射類固醇。
延伸閱讀:
。痛風久拖不治療恐影響性生活?痛風/痛風石衛教懶人包
。痛風是「吃」出來的嗎?
治療痛風的藥可以治痛消炎,但是長期痛風不發作,需要把尿酸降下來,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
希望藉由這篇說明讓大家了解治療的方向,更清楚自己的病症和掌握自己服用的藥物,可以更有效達到自己所追求的健康。

對「血中尿酸高與痛風是兩種疾病你知道嗎?」的一則回應